天顺娱乐登录发布:
这张照片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画面中的一家三口是张恨水和妻子周南、儿子张二水。照片中的周南怀抱孩子,面容清秀,脸上的笑容娴静而美好;张恨水拥住妻子,上身微微前倾,流露出一种极为自然的亲密体贴;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张恨水作为一位善于描写缠绵爱情故事的小说家,他自身的婚姻经历也如小说般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一
张恨水的第一次婚姻是母亲包办的。18岁的张恨水失去了父亲,母亲为了留住儿子,就四处张罗着找儿媳妇,安排的对象就是当地私塾先生家的女儿徐大毛。虽然父亲是私塾先生,但大毛却并不识字。张恨水不能接受包办婚姻,满心不乐意,但碍于母亲的情面,还是遵照母命完成了仪式。当他揭开新娘红盖头的时候,发现眼前的新娘相貌平平,身材矮胖,与母亲先前的描述大相径庭。张恨水感到十分愤怒,并为此写下了小说《青衫泪》。
即便觉得屈辱愤怒,张恨水还是接受了徐大毛。后来,张恨水的妹妹为嫂子改名徐文淑。张恨水曾写过一篇散文《桂窗之夜》回忆他与徐文淑的新婚生活,他在文中写到:“月圆之夕,清光从桂隙中射上纸窗,家人尽睡,予常灭灯独坐窗下至深夜。”对于张恨水而言,宁愿独坐深夜的月光之下,也不愿与并不心仪的新婚妻子相对。可是婚姻的悲剧并不仅仅是其中一方的悲剧,被冷落的徐文淑也同样独自寂寞着,这对并不般配的新婚夫妻非但毫无温柔旖旎之情,并且都在新婚之际尝尽了孤寂凄清的滋味。结婚不到半年,张恨水就离开了家乡,外出漂泊。直到他去湖北汉口谋事时,才第一次使用“恨水”做笔名,这两个字取自李后主的词“自是人生常恨水长东”,也正是张恨水彼时忧郁无奈的真实写照。天顺登录
丈夫远走,徐文淑却毫无怨言,一心侍奉长辈,对张恨水的弟妹也十分疼爱。她的温柔贤惠得到了张家上下的一致好评,张恨水的母亲也因此恳求张恨水善待妻子,于是张恨水每次回家也尽量与徐文淑相处,后来徐文淑生下一个女儿,对她而言,这个女儿是这份无爱的婚姻带来的唯一慰藉。可是这份美好终究如同一个幻影,女儿不幸夭折,徐文淑这微末的幸福也随之彻底破碎了。
二
张恨水在辗转了多个地方谋生后,1919年受“五四运动”的感召来到北京。他不仅在这里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春明外史》,还收获了第二桩姻缘。张恨水在“贫民习艺所”结识了女孩胡秋霞。她身世孤苦,年幼就被人拐卖,不堪毒打才跑到习艺所寻求庇护。张恨水不仅为她取了名字,还手把手教她读书写字,并且根据她的生活经历写出了小说《落霞孤鹜》。这部小说最后被拍成了电影,由当时最著名的女明星胡蝶主演。天顺登录
后来,张恨水在北平买下了一栋宅院,将母亲与徐文淑也接到了北平。可是此时他已经与胡秋霞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徐文淑与胡秋霞不分妻妾,安然相处,可是得到的感情与关注却是天壤之别。张恨水的母亲又一次央求张恨水多给予徐文淑一些关爱,让她经历了丧女之痛的心能得到些许安慰。张恨水听从了母亲的劝告,又与徐文淑生下一个儿子,可是这个儿子也没能长大,幼年便夭亡了。徐文淑几乎心如死灰,也不再对张恨水有任何期望,在这个大家庭里过着她一个人的“单身生活”。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张恨水对胡秋霞都充满了怜惜和欣赏,在张恨水的悉心教授下,胡秋霞也逐渐粗通文墨。和胡秋霞的相处虽然安稳,张恨水还是觉得缺少点儿什么,胡秋霞虽然能给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但两人的文化差距终究让张恨水难以得到他期望中那种互为唱和、才子佳人式的爱情,直到他遇到了周南。
周南原名周淑云,是北平春明女中的学生,二人是在一次聚会上一见钟情的,而周淑云早就对张恨水的才华倾慕不已。1931年二人正式确立了夫妻关系,另购一所房屋居住。张恨水根据诗经中《国风》第一章的“周南”二字,为周淑云改名为“周南”,并教她读唐诗、学绘画、练书法,有时二人还会来段京腔对唱,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张恨水终于收获到了自己一直追求的琴瑟和谐的生活。不久,周南生下张二水,这是二人爱情的结晶。天顺登录
三
1935年,张恨水到上海创办《立报》,周南带着儿子张二水追随左右,张恨水在上海的事业也离不开周南这位贤内助的支持。抗战之初,张恨水只身前往重庆,安全起见让全家迁居安徽,可是周南放心不下丈夫,带着儿子千里奔赴西南与张恨水团聚。当时局势紧张,社会也动荡不安,尽管有堂兄樵野的护送,周南这一路也是历尽艰辛,穿越兵荒马乱之地时,周南甚至曾连续两天水米未进。张恨水为此十分感动,将周南千里赴川的事写进了小说《蜀道难》。
天顺娱乐注册:www.txxc7.com
在重庆的八年,张恨水一家三口过得极为艰苦,他们住在文协的三间茅屋里,屋顶甚至全是漏的。蜀中多雨,每到下雨时,家里的锅碗瓢盆全要派上用场去接从屋顶漏下来的水,才不至于“水漫金山”,张恨水戏称当时的住处为“待漏斋”。自小养尊处优的周南在这里也学会了种菜、养猪,干种种粗活重活,支持张恨水写作。
此时远在安徽老家的徐文淑和胡秋霞也过得并不安逸,由于战乱,张恨水寄钱回家只能寄到二百多里之外的金寨,胡秋霞每次都要冒着危险走山路去将钱取回,维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张恨水老家的当地人评价胡秋霞很像一个侠女,“爱劳动,胆子大,心眼儿好”。就这样,胡秋霞凭着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了一家人的生活。直到抗战结束后,局势稳定下来,张恨水回到北平之后也将胡秋霞母女接到北平,为他们安排了住处,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结束。天顺登录
张恨水的爱情故事在当时也不是秘密,外界都评论他是“风流才子”。但张恨水的儿女们却不这样看。胡秋霞的女儿张正曾这样评价父亲的感情:“父亲的小说是‘半新半旧’,思想也是‘半新半旧’。作为子女,我们不愿用世俗的尺子去衡量他更爱哪一个女人,我们只能说,父亲的人性是丰满的、仁慈的,充满温情善良。”对没有经济来源的徐文淑和胡秋霞,张恨水为她们提供生活费,安排住处。徐文淑悉心照顾婆婆,视胡秋霞的儿子如己出;胡秋霞在张恨水晚年突发脑溢血时悉心照顾他;而周南和张恨水相濡以沫、出生入死,度过了最艰难的八年重庆时光。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后人无法评说,也无法真正理解的。
也正如这张照片一样,张恨水最终一心相伴的,是第三任妻子周南。他与周南有着心灵相交的默契,也曾共度风雨,可谓真正的患难夫妻。直到1959年,温馨的生活彻底被打破,周南因乳腺癌离开人世,当时年仅45岁。周南的离世给张恨水带来了极为沉重的打击。他为周南写下了近百首悼亡诗,将自己和妻子的一张合影一直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文化大革命时儿女担心这张照片被当成“四旧”,故意藏了起来,张恨水不言不语,却只是默默地将这张照片重新找出来挂在床头,日夜相对。周南离世以后,张恨水直至去世也未再娶,也不曾与徐文淑或胡秋霞重新生活在一起,只是一个人静静地思念着她。天顺登录
张恨水作为“民国第一写手”,小说发行量居一时之冠,完全靠稿费养活一大家人。即使在他声望达到巅峰之时,他也仍然每天伏案写作十几个小时。夜深人静之时,只有窗前的茅竹和张恨水默默相对,他就是这样用自己手中的笔坚定守护着身后的家人们。张恨水曾写过一首七绝,概括自己的写作生涯:“蝴蝶鸳鸯派或然,孤军奋战廿余年。卖文卖得头将白,未用人间造孽钱!”
张恨水的爱与恨,他身后几位女子的情与怨,最终都随风而逝了。世事皆由后人记叙评说,可是当时他们内心的挣扎与纠结,那些快乐和凄凉的时刻,都永远地留存在历史之中,成了永远的秘密。
参考文献:
【1】 张恨水. 张恨水散文.第四卷[M].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5.
【2】 张恨水. 写作生涯回忆录[M].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
【3】 解玺璋. 张恨水传 选章九[J]. 传记文学, 2017(3).天顺登录
【4】 谢家顺. 走进真实的张恨水——读《张恨水情归何处》[J].
【5】 张恨水. 张恨水自述[M].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天顺娱乐登录:www.txx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