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资讯

天顺娱乐|慈慧胡同百年风云

来源:天顺娱乐日期:2023/05/04 浏览:

天顺注册报道:

慈慧胡同口

慈慧胡同里的老物件

在地安门十字路口南路东,有条不起眼的慈慧胡同,周边老住户都将其称之为慈慧殿。据《北京地名典》记载:慈慧胡同处于明清两朝的皇城之内,清称慈慧殿,因明朝在此建有慈慧殿(全称护国龙泉慈慧禅林)而得名。1949年称慈慧殿胡同,1965年改称慈慧胡同。

正如美学家朱光潜在散文《慈慧殿三号》中写的那样:“慈慧殿并没有殿,它只是后门(地安门)里一个小胡同,因西口一座小庙得名。”同时,慈慧胡同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进胡同向北有北月牙胡同,向南至尽头则为南月牙胡同,向东直行方为宽敞的慈慧胡同。它是老北京胡同里套着胡同的典型代表。

这里还有很多名人的足迹。在米粮库居住的胡适与同仁共同创办的《独立评论》,将社址选定在慈慧胡同;时任北大教授朱光潜,与著名诗人梁宗岱都住在慈慧胡同,他们举办了一个“读诗会”,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文化沙龙。

聂耳在慈慧寺参加革命活动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等人发起成立在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据当时在北大读书的进步学生回忆,1923年至1925年,段祺瑞等北洋军阀内外交困。在北京城内阴风凄厉之时,却出现了一个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组织——“赭庐”,其主要负责人是杜国庠同志。天顺娱乐平台登录

杜国庠(1889-1961)是广东澄海人。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曾在日本留学,是我国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者之一。杜国庠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授,讲授《工业政策》和《社会政策》两门课程。当时他与李春涛(当时中国大学的教授)、李沧萍(北京大学的讲师)在地安门内慈慧殿南月牙胡同13号租下了房子。杜国庠将此屋命名为“赭庐”,并在此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往于此者有北京大学名教授政治系主任周览(即周鲠生,1949年后曾任武汉大学校长)、胡锷公(当时为国会议员)等。

“赭庐”的主人与往来者经常互相交流学问至深夜。1924年,他们编印了一本名为《列宁逝世纪念册》,印刷达数万册,分送北京各文化机关团体,“赭庐”为人们所注意。1925年杜国庠与李春涛先后辞去教授之职南归广东,杜国庠同志接任潮州金山中学校长,李春涛同志则到汕头《岭东民国日报》任社长兼中国国民党汕头特别党部委员(1927年汕头“四·一五”血案时被秘密杀害),其他成员多南返广东,“赭庐”遂告解散。

有文字记载,上世纪30年代初,中共北平地下党还曾以慈慧寺(北月牙胡同11号)作为秘密活动的据点。慈慧寺还是中共领导的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的主要活动场所,音乐家聂耳在北平时经常到慈慧寺参加革命活动。当时,地下党和社会上的一些进步青年,就在慈慧寺中因陋就简排练革命剧目。剧团还广泛联系社会演出团体及学生剧团,活动范围及于天津、太原、绥远等地,成为北方的话剧重镇。1958年,拍摄传记影片《聂耳》时,摄制组特意选择了北月牙胡同的慈慧寺作为拍摄景地,再现了聂耳(赵丹主演)当年的革命活动及慈慧寺的全貌。天顺娱乐平台登录

胡适在慈慧胡同出版《独立评论》

1932年,胡适与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等人共同筹办《独立评论》,并在米粮库胡适家中编辑组稿,待正式创刊后,他们便在慈慧胡同北月牙2号租房办公。

《独立评论》维持5年之久,共出版244期,发行到全国各地甚至到南洋,发行量最高时达到1.3万份。而这份刊物之所以在当时能产生如此影响,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幕后人物,那就是被誉为《独立评论》“总管”的广东籍文化人黎昔非。

天顺娱乐平台登录:www.txxc7.com

1935年,在《独立评论》创刊3周年时,胡适曾亲自写了一篇《又大一岁了》的祝贺文字,用较多笔墨谈到这位幕后英雄。他写道:“这三年的发行,校对,杂务,全是黎昔非先生一个人支持。每到星期日发报最忙的时候,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他的许多青年朋友赶来尽义务,帮他卷报,装封,打包,对住址,终年勤勤恳恳地管理独立评论的发行,校对,印刷的事务。”天顺娱乐平台登录

黎昔非1902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26年7月,黎昔非考入了上海私立持志大学文学系。其后得知“五四”新文化运动健将胡适出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同时作家沈从文、冯沅君、陆侃如等人也在该校任教,于是黎昔非在1929年春通过考试后,毅然转学到上海中国公学,直至1930年7月毕业。

1931年春,黎昔非考取了北大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为黄节先生,以《诗经》为研究方向。在北大读书期间,黎昔非与中国公学毕业的罗尔纲、吴晗同为校友,因而与胡适非常熟识。1932年3月,胡适患病住院,吴晗与黎昔非去医院探望,胡适突然提起正和同仁计划出版《独立评论》杂志,缺一名“经理人”,希望黎昔非能来帮忙。当时黎昔非正在读研究生,学业紧张,故没有答应。此后月余,《独立评论》即将出版,最早策划人之一、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蒋廷黻仍没找到“经理人”,要吴晗马上给胡适写信敲定黎昔非。胡适用师生之情打动了黎昔非,黎昔非最终只能“痛别”研究生学业,给胡适“帮忙”。在黎昔非用心经理之下,《独立评论》只用两年时间便从最初的每期刊印2000本,增加到每期1.3万本。天顺娱乐平台登录

1936年底,《独立评论》因著论反对日本策划“华北政权特殊化”,一度被迫停刊。1937年4月复刊,但同年7月18日终刊。

朱光潜举办“读诗会”吸引众多文化人

从1933年7月到1937年7月的四年间,朱光潜一直住在慈慧殿3号院。朱光潜在完成了《诗论》初稿之后,于1933年7月从法国马赛乘船返回中国。凭借《诗论》,朱光潜赢得了胡适的青睐。不仅被胡适聘为北大教授,而且在胡适的支持下,很快便担任了《文学杂志》的主编。

慈慧殿本是清朝皇族的院落,柏树以外,最多的是枣树,还有稀奇的楸树十余棵。无论何时,只要走进胡同,便立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有时还略显有些冷寂。梁宗岱在法国留学时就与朱光潜成为好友,这位喜好斗嘴争辩的老友,在北平期间又找到朱光潜做邻居,更是平添了几分热闹。

朱光潜入住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读诗会”,每月举办一两次。到了约定的日子,慈慧殿3号热闹非凡,梁宗岱、冯至、孙大雨、罗念生、周作人、叶公超、废名、卞之琳、何其芳、朱自清、萧乾等二三十位北平城中的文化人纷纷赶来参加。天顺娱乐平台登录

当时的文化人都知道林徽因“太太的客厅”是一个文化聚会,《大公报·文艺副刊》的聚餐会是约稿会,而朱光潜在慈慧殿3号的读诗会,则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文学沙龙,在京派文学的形成和京派文学趣味的传播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朱光潜因“读诗会”与沈从文相识后,二人的友谊始终香醇浓郁,历久弥香。1946年,北大从西南迁回北京,在景山东街中老胡同32号教师宿舍,朱光潜与沈从文又成为邻居。每当妻子不在家时,沈从文就跑到朱光潜家蹭饭。之后,两人结伴去逛琉璃厂、鼓楼、地安门、隆福寺等古董店、旧书店。沈从文爱古董,沉迷于小瓶小罐;朱光潜则钟情于线装旧书。那时,朱光潜的女儿朱世乐因病在家,细心的沈从文每次都为她挑个小礼物,回到朱家后就送给病床上的朱世乐,为卧床在家的孩子带来欢乐。

如今,当年的慈慧胡同3号,已改为9号,变成了一个大杂院。去寻访胡同的那天,街门口前坐着一位老者,乐呵呵地看着过往的行人。当我提到朱光潜先生时,老人摆着手,摇晃着脑袋说:“不知道,不认识,他是老街坊吗?”

从胡同走出来的“厉家菜”

如今享誉国内外的厉家菜,与慈慧殿还有一段渊源。说起厉家菜,还得从厉家菜创始人厉善麟的祖父厉顺庆说起。

在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厉顺庆任内务大臣,为官衔二品的督统,他主要负责紫禁城的安全事务并管理御膳房事宜。那时清宫专门管理国家宫廷宴会的机构叫做“光禄寺”,这个机构负责设计、编写菜谱,再由二品官检查合格后才能加工制作。厉顺庆便是负责检查菜谱的二品官之一。当时,菜单是保密的,直到1908年慈禧逝世,厉顺庆辞官后,才将记忆中那些宫廷菜的选料、配料和简单的制作方法记录下来,让厉家的厨师学着做。天顺娱乐平台登录

1920年,厉顺庆的孙子厉善麟出生在慈慧胡同。厉善麟见证了厉家最后的辉煌。当年小院子里不仅养了几千盆花,还专门有房间养着蒙古马、梅花鹿、孔雀、仙鹤等。家里的下人就有30多个,大大小小的房间一共90多间。厉善麟11岁那年,厉顺庆去世,厉家的衰败势不可挡。后来,厉家从慈慧殿搬到新街口大四条,再到平安里,90多间房缩为20多间,最后变为后海羊坊胡同11号的区区几间房。抗战胜利后,厉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幸运的是,厉家菜得以传承,在国内外都开有分店,许多名人都是厉家菜的座上客。 吴雅山

天顺注册:www.txxc7.com

0
首页
QQ
QQ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