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资讯

天顺娱乐注册|古时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 近

来源:天顺娱乐日期:2023/05/05 浏览:

天顺注册报道:

春节,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最为热闹。过年习俗由来已久,人们还演绎出许多有趣的传说,以增加年的神秘感和趣味性。千百年来,从祭灶、扫房、贴对联,到守岁、拜年……年俗庆祝活动丰富多彩。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近代实行公历纪年后,公历的元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祭灶

过去,北方民俗流传着: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说的小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到了这一天,过年的气氛已充盈大街小巷。过去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祭灶,把又黏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爷,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天顺注册

现在的年轻人多已不知道“糖瓜粘”的来历,不过吃糖瓜的传统保留了下来。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门神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天顺注册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后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唐朝以后,人们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之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贴窗花、“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天顺注册

贴年画

春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出现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守岁

天顺娱乐注册:www.txxc7.com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天顺注册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习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燃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炮仗”、“鞭炮”。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几个人相邀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天顺注册

给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送穷

在民俗概念中,正月初一到初四,是新年的狂欢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复了平常的生活。初五也叫“破五”,这天的习俗活动是“送穷”,早晨用喜庆的鞭炮宣告初五的到来。也有初五接财神一说。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多种形状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天顺注册

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种类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佐料蘸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燕赵晚报综合

天顺娱乐:www.txxc7.com

0
首页
QQ
QQ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