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平台注册报道:
原标题:这些书展城市如何因阅读而更美丽
今年是上海书展举办的第15个年头。
每年8月,越来越多的爱书人因为上海书展的举办而相聚在这里。上海书展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城市文化名片。
纵观全球,许多城市都因其举办的特色书展而扬名海内外。这些高品质书展为人们提供了一场场文化盛宴,更为城市文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他们是怎么做的?
书展+“阅读节”,启蒙青少年读者
15世纪末开始,德国君主和地方政府就开始通过法律保护书籍。这种鼓励阅读、热爱阅读的传统,正是今天德国出版业得以在日耳曼语种式微的情况下蓬勃发展的根基所在。
莱比锡从18世纪起就是德国的文化中心。当时德国最重要的出版社大多集中于此。二战前后,莱比锡书展更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性图书展览。1949年,德国分裂,前民主德国继续举办莱比锡书展。与此同时,联邦德国开始举办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并后来居上,取代了莱比锡的地位。
两德统一后,德国图书展览逐渐形成了莱比锡—法兰克福体系,莱比锡书展主要针对欧洲市场和德语地区,展品以面向青少年和儿童发行的教育、娱乐图书和视听产品为主。而法兰克福则成为名副其实的书业界“奥运会”,以影响遍及全球的国际性图书交易场所为立身之本。
莱比锡图书展览会能够在法兰克福书展的光芒下延续,主要在于其鲜明定位。近年来,人们参加法兰克福书展的商业目的逐渐被网络联系和交易所淡化,参与莱比锡书展的出版商则更是因为那里是展示欧洲出版业的彼此交流、扩大德语出版物影响和展示青少年视听产品的最佳平台。天顺
在莱比锡书展期间,欧洲最大的阅读节——“莱比锡阅读”(Leipzig liest)也会同期举行。自1991年以来,这个标志性活动让许多人记住并爱上了莱比锡。
活动期间,莱比锡全城的四、五百个场所都会被用于公共阅读活动,来自出版界的上千名作者和相关人士一同出席数以千计的活动,与读者近距离互动,同时扩大德语出版物和欧洲出版物的影响。在那里,不只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人大家为普通民众朗读,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作家也会被给予登上舞台的机会,和广大读者交流。
莱比锡书展特别重视鼓励青少年的阅读行为,青少年读者备受重视。在展厅,人们仿佛重新回到了校园,到处是成群结队的中小学生,有的展馆甚至完全为中学生和老师们所设置。书展期间,附近城市的学校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乘坐大巴前来观展。
莱比锡图书儿童协会成立于2001年,宗旨是让孩子们参与图书制作过程,并与图书一起成长。书展期间,莱比锡图书儿童协会设立的图书作坊展台常常人头攒动,展台上摆放着大小不同的手绘本书籍都出自5岁至12岁儿童之手。书展的另一重点是教育领域。每年会有约1.5万名老师来展会与出版商就教科书、教学辅导材料等进行交流,并针对阅读和写作的话题开展培训活动。天顺
每年与书展同期还会举行莱比锡古旧图书博览会,德国知名的旧书店都会带着各自的珍藏参展。古旧图书书商为图书爱好者们展示收藏家的藏品主要包括图书、手稿、亲笔签名、
“小而美”出版社屡屡提供质量上乘之作
天顺娱乐平台:www.txxc7.com
每年春天,全世界的出版社和出版人都会汇聚法国巴黎,参加始于1981年的巴黎图书沙龙。最初,沙龙在大皇宫举办,从1994年起,转移至面积达55000平方米的凡尔赛门展览园。
从1988年开始,每年的巴黎图书沙龙都会邀请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作为荣誉国家和邀请城市,并在当年的书展上重点推介那里的文学作品、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2014年,巴黎图书沙龙选择了上海作为主宾城市。当年,以“魅力上海,美丽中国”为主题的上海特装展区共展出了近800种、2000册精品图书,涉及文学、艺术、地理、儿童绘本等多个系列,还有一些作品准备了法文版或英文版。活动期间,10余位上海本土作家以及来自上海之外的中国知名作家来到巴黎,与法国读者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互动。天顺
作为最大的法语书展,巴黎图书沙龙上推出了一个名为“解药”(Antidote)的法语修改器。它可以结合在 Word、Mail、Outlook或 Indesign等众多软件中,人们只要一点,就可以指出文本中相应的语法或标点问题以及修改建议。最强大的是,这些修改建议后面还有详尽的语法分析,法国教育部也因此将之列为教学辅助推荐工具。除此以外,“解药”还有强大的词汇和风格分析工具,帮人们查看一篇论文中是否用了太多长句,以及帮助人们和著名作家一样大量使用行话等。这些对于语言学习相当实用的“新玩意”的亮相也给书展带来了生气。
在巴黎图书沙龙,受人追捧的不仅仅是“财大气粗”的大型出版社,一些“小而美”的出版社同样备受瞩目。比如,出版了许多与俄国文学相关书籍的“时代的喧嚣”出版社(取名自俄国大诗人曼德尔斯塔姆的同名自传)只有两个固定员工,除了编辑、出版的工作外,他们还经营了一家小书店专门销售自己的图书。对这些译者、出版人以及书店老板来说,书籍就是世间最重要的事物,译好一本书、出好一本书,值得孜孜不倦,经年不悔。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些小出版社如此势单力薄,它们制作的书籍会不会非常业余?事实上,这些小出版社制作的图书不仅不简陋,反而在很多人眼中是整个书展最精美的图书中的一部分。由于法国人力成本高,一些并非畅销读物的出版物受众有限,出版社越小反而越精简,越能保证长久地存活下去。天顺
从主要服务出版商,到完善民众参与体系
香港并不是一个以良好的阅读风气著称的城市。在香港地铁和公车上,几乎人人拿着智能手机玩游戏、看新闻。还有调查发现,香港有四成人没有读书的习惯。但是,从人数上看,百万人次的入场却让香港书展成为华人世界不可取代的书展之一。
一个“不爱读书”的城市,为什么每逢书展就会有近七分之一的市民前去买书?有人说,这与香港书展井然有序的管理分不开。会展中心方圆几公里之内的路标、会场内的指引,只要识字,不用询问他人就可以顺利地找到想去的地方。沿路还站着书展的工作人员,他们会耐心地回答人们的各种问题。人流疏导、交通、邮寄、饮食等细节都体现着香港书展的专业服务。
自1990年开办以来,香港书展的规模声势一年大过一年,背后离不开其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每年书展开幕前几个月,各大城市相继上演“香港书展巡回路演”,读书会、名人讲座等活动不仅推广了文化互动,更为书展的声势做好了铺垫。各路名人的出席吸引人流,香港本土学者更是年年捧场,成熟的商业运作为文化的交流提供了稳定平台。天顺
早在香港书展开办之前,香港的出版商会每年都自行举办小型书展,但由于规模太小,影响力十分有限。出版界一直希望能够把书展办成规模更大、更专业、更能服务业界的平台。后来,官方授权成立的非政府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于1990年开启了首届香港书展。
1997年的第八届香港书展增设了“国际版权交易会”和“亚洲出版研讨会”,推广版权贸易。当时,香港书展依然将出版商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民众的参与度并不高。1998年起,贸发局的服务理念慢慢向参展观众倾斜,比如增设“大学坊”,提供书籍速递服务,开设全套的餐饮休闲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参展民众的体系。随着参展人员增加,参展商的收益也有明显增长,贸发局通过门票收入也减少了经济压力。2001年,贸发局决定邀请艺术发展局协办书展并与各种文教机构联手推出一系列文化活动,将书展办成暑期香港文化阅读周。
2005年,香港书展联手当地刊物打造“名作家讲座系列”,邀请内地、台湾、香港的作家来到书展与读者见面。这些活动在香港引起了爆炸性的效果,市民踊跃参与,讲座上座率破历年纪录。“名作家讲座系列”活动成了香港书展的品牌活动,也成了后续书展的重头戏。天顺
有机会面对读者的不仅是著名作家,还有一些文学界新人。他们是近三年来出版了有影响的书籍或者获得了文学奖项的新生代作家,书展为他们提供了宣传平台,也为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精神体验。更可贵的是,香港书展为业余作家设立了“周末作家书廊”,让独立或自资出版的作家有一个与读者互动交流的平台。这个群体多数是兼职作家,他们有着体面的工作,会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利用周末或者其他的空闲时间写作,每一两年出一本书。只需花几百港币,他们就可以在展台上宣传自己的作品。
吴越 综合自人民网、腾讯文化、网易新闻、《北京日报》
天顺:www.txxc7.com